文明乘车更需把“自律”摆在首位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出门乘车看似小事,但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个人的文明程度、关系着城市形象。文明乘车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

4月4日,旅客刘某在卓资东站不听劝阻阻挡列车门关闭,导致列车延误2分钟。卓资山车站派出所依法给予刘某行政拘留5日并处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高铁也好,列车也罢,阻扒车门、挡停列车等都属于违法行为。众所周知,高铁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要求很高。高铁的发车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一旦发车延误,势必会引发连锁反应,不仅会耽误乘客的抵达时间,而且也会影响整体运营调度。因此,刘某“扒阻车门”之举,无疑是一种恶行为。

事实上,针对高铁上阻扒车门、挡停列车、吸烟等行为,法律法规早已有规定,但总有人心存侥幸,不惜以身试法。刘某“扒阻车门致列车晚点被行拘”,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一种严惩和震慑,更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

当然,文明乘车“他律”只是辅助,“自律”才是根本。营造和谐有序的乘车环境,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做好宣传引导、规范管理,更需要乘客作为乘车主体,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构建和谐风尚。

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乘车看似小事,但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汇集起来就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关系城市形象。今天,我们在享受高效快捷交通带来的优越条件时,也是在接受文明素质的“考验”。能否在内心树立起对规则和公德的敬畏,对公共环境的责任,做到购票、乘车自觉排队,在车厢等公共场所内不喧哗、不抽烟、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共设施等等,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自律”。因此,每位乘客都应积极当好文明出行的主角,从小处做起,用爱心和理性,共创文明有序、和谐美好的乘车环境。

文明共建,任重道远;文明出行,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当争做文明乘客,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遵规守纪,尊重他人,规范言行,维护秩序,有“礼”走遍天下。

(文/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