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节,作为一年中首个月圆的日子,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将在此刻盛大绽放。市区和各个旗县早早就推出了系列活动,观灯、看表演、游九曲,在热烈的氛围中,与爱人、家人共度佳节。
元宵节来观灯 游玩观赏气氛足
春节小长假在正月初七结束,人们在小长假期间团聚、走亲访友,其实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而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元宵节,则因为观灯的习俗多了一份浪漫,春节的氛围也会在这个节日达到顶点。据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介绍,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有三种,即太一神祭祀起源说、道教节日起源说与佛教节日起源说。东汉明帝时期,形成了元宵赏灯之俗。自此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成为了民间盛大的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
“隋唐时期是元宵节重要的形成期,此时的节日活动逐渐开始向全民娱乐的方向发展;而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较长,自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整整十天,歌舞升平。”王海荣说,到了清朝,元宵节只有三天,宫廷也不再办灯会,但是民间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如今,形态各异的彩灯在春节期间早早就已经亮相,土生土长的呼市人、本土作家曹建成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期,每年一到正月十四,入夜的呼和浩特市中山路便从呼市云母厂(今假日酒店)开始,一直到内蒙古博物馆灯火通明,各机关单位、联营商店楼顶上下全部点亮了彩灯(那时由于技术原因,彩灯的灯泡都用红、黄、蓝油漆涂色)。人民公园、新城小公园挂满各式各样人工制作的花灯,有瓜果蔬菜主题的西瓜灯、白菜灯、芫荽灯、茄子灯、黄瓜灯,还有动物主题的老虎灯、狮子灯,供游人们晚间欣赏。与曹建成老人不同的是,在70后吕小冬的记忆里,元宵节最隆重的就是社火表演了,“小时候在清水河住,20多岁来到和林工作、生活,每到元宵节都会和家人看社火表演,秧歌队、高跷队、腰鼓队,还有各个代表队装饰的花车,在看秧歌的时候还会和花车合影,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今年终于又能闹红火了,必须带着全家人一起去看社火、看花车。”
元宵节食元宵 美满团圆又一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是春节的延续。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因此人们又称元宵节为“上元节”。这一天除了观灯,呼市人还流行转九曲黄河阵。据曹建成介绍,九曲黄河阵蕴含儒、佛、道信仰和民风民俗。“转九曲也有讲究,入内行走不能碰倒杆和灯,如碰倒杆灯则视为不利。转九曲进出顺者一年顺,在中心摇或抱一下老杆(九曲黄河阵的中心),可消灾避难、吉祥如意。”
除了娱乐休闲的民俗,食俗也是传统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宵节吃元宵已经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王海荣介绍,在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元宵的前身了。在元宵制作中,一般面皮的原料会用到江米面、黄米面和苞谷面等等,馅料根据个人口味甜咸荤素各有不同,最为传统的就是黑芝麻馅,图新鲜的可以买榴莲馅、火龙果馅,以及地方特色浓郁的酸奶馅。同时,元宵那圆滚滚的外形也很讨喜,有着团圆、圆满的美好寓意。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饮食习惯不同,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虽然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但都是在元宵节时吃的美食。煮着吃是元宵最经典的吃法,但是现在有很多美食博主也会尝试元宵的新吃法,炸着吃、煎着吃,甚至还可以裹着芝士、巧克力、黄油,又或是粘着椰蓉、黄豆粉,超级多脑洞大开的吃法,也让传统美食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元宵节玩冰雪 本地特色趣味浓
传统的庆祝方式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了,因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冰雪运动也逐渐成为呼和浩特人春节、元宵节的新宠。今年大黑河军事公园、东河劳动公园、青城公园、小草公园等地都设计了专属的冰雪休闲活动,除了欣赏冰雕、彩灯之外,更能在冰雪上嬉戏,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市民穆永早早就团购了大黑河军事公园的门票,打算在元宵节去玩,他说:“正好呼和浩特冰雪节在那里举办,父母可以观灯、拍照,孩子可以在冰雪上尽情运动,动静结合,大人孩子都能找到乐趣,多好。”
过了元宵节,春节相关的庆祝活动也会逐渐落幕,人们也会很快投入新一年的忙碌,“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正如诗人写的那样,元宵节就是应该走出家门,赏月、观灯、游玩,与家人、爱人、你所在意的人共同度过,感受月圆人圆的美好。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