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建筑工地施工的旺季,有效防范和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的发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是城管部门的职责。连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监察二支队和三支队不间断行动,对我市多个建筑工地进行检查,将精细化管理进行到底,严控在建工地扬尘污染。
全市加强施工工地检查
在大家的印象里,建筑工地应该是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各种砂石物料到处堆放,但是记者8月19日上午跟随城管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海东街的金悦中心施工工地进行检查时却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院里整洁干净,现场井井有条,地面看不到尘土。
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处在建工地的施工还是比较规范的,扬尘控制得也不错,喷淋设备每天开启,塔吊喷淋每天上下午各喷一次,出入口也有保洁员进行清扫。美中不足的是钢筋加工区域比较零乱,还需要进一步整改。
市城管局监察二支队二大队监察员刘慧说:“这个工地的喷淋设备、围挡设置,还有部分物料堆放做得还不错,唯独加工厂的区域需要进一步整改。我们每天都会到辖区施工工地现场对每个项目挨个检查,如果哪个部分存在问题,我们就会记录到台账上,等到第二天‘回头看’时再与第一天需要整改的地方进行对比,直到整改完毕。”
随后,城管执法人员来到海东慢城施工工地。同样,这处工地的整体情况也比较良好,施工围挡、道路、出入口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备等方面都比较规范。不过,执法人员经过细心检查还是发现了一点小问题。“进出口位置需要再清扫一下,其他方面都不错,再就是基坑下面的垃圾需要尽快清理。基坑下面有垃圾应该是所有工地都存在的现象,下一步我们着重会进行管理,让工地及时整理或者清运。”刘慧对记者说。
最后,记者跟随城管执法人员来到位于赛罕区银河北街以北的亿利生态城东区项目进行巡查。该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扬尘在线监控设备、车辆清洗设备、喷淋设备正常运转。执法人员责令施工方将现场物料摆放整齐,严格落实工地“六个百分百”文明施工要求及精细化管理规定。
大部分工地已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
记者从市城管局监察二支队了解到,二支队辖区有在建工地124个,截至目前,在建工地安装扬尘污染在线监测设备已联网监测58台,待联网9台,经查不符合联网要求的正在整改10台(含3处未开工),处罚金额共37万元。
市城管局监察三支队副支队长方鸥告诉记者,辖区共监管各类建筑施工工地118处,2019年以来共查处不文明施工项目79处,罚款38万元,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118台。“数据显示,我市大部分工地均已经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在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中,我们首先与各个施工单位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分别签订《扬尘污染治理责任状》,明确各个职位分工职责并报支队备案。同时按照《呼和浩特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关于施工工地文明施工相关要求制定《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标准方案》,严格落实。另外,增加日常巡查检查频率频次,以责任到人的方式对在建工地进行具体责任划分,确保对在建工地‘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日常监管。通过建立《日常巡查台账》实现对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及相关日常问题的记录汇总。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实施管控,督促施工方增加清扫频次,加大文明施工相关人员投入力度。其次,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施工工地进行监控管理。在建工地全部按照标准要求安装扬尘污染监控设备,通过24小时监控联网上传云平台,实时掌握每个工地相关污染数值,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支队还成立了扬尘污染治理专项督察小组,专职对各个工地进行监督指导,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各辖区大队及时处理,形成很好的内部监督体系,提高了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及高标准。”方鸥说。
方鸥表示,下一阶段,城管局将继续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对施工企业、施工工地检查巡查的同时,注重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意识,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被动的问题。继续增加扬尘污染监控设备的安装数量,形成一张监控数据大网,力争做到高科技管理,形成高效、智能、实时、便捷的管理模式。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