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和浩特市各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教育孩子们——共争小石榴籽章争做好队员

呼和浩特市各学校通过各种特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分学校,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争做小小“石榴籽”

民航小学在国歌声中开启了“共争小石榴籽章 争做好队员”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月活动,在仪式上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民族团结的故事。

五(1)中队开展了以“共争小石榴籽章 争做好队员”为主题的队会观摩课,辅导员戎老师讲解了各地区“小石榴籽”的故事,介绍小石榴籽章八个一的活动细则。队员们在队课上积极分享,并互相帮助完成了一幅幅手抄报,诵读中华优秀诗词、唱中华优秀歌曲,推荐观看一部红色电影。队会后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纷纷展现出“共争小石榴籽章”的热情,增进了孩子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南门外小学也组织开展了“小小石榴籽,殷殷中华情”爱国主义活动。主题升旗仪式、绘制小石榴籽章、讲述红色经典故事、主题班队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观看民族团结电影、主题黑板报手抄报 ……这些教育内容都分别在主题活动中得到呈现。

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在少先队员中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丰富的主题班会

在锡林南路小学分校开展的“小小石榴籽 殷殷中华情”主题班会活动中,五(4)中队同学身着各民族服饰,展示着精心制作的各民族泥塑,他们手拿小国旗,同唱爱国歌,眼中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歌声中表达着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美好情感。

五(3)中队同学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在激烈的抢答中,孩子们也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扎根内心。四(6)中队队员们收集了关于民族团结的金句,并在班会上进行分享,一言一语中抒发着对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珍视各民族团结互助互爱的感人事迹,四(3)中队开展了“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班会,促进了同学们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书法课堂进校园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与赛罕区教育局、赛罕区文联、赛罕区书法家协会联合开展了“小小石榴籽,殷殷中华情”书法课堂进校园活动。

四中郭宇钢副校长从汉字的起源、发展说起,列举了多位令人敬仰的书法名家,让同学们明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他说,“书法课堂进校园”是一项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正确把握新时代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内涵的体现。

内蒙古青年书法家崔浩然为同学们讲授了一节生动有趣的书法课。他将站立的人比喻为书法中的竖笔画,将滑梯比喻为捺笔画,将房子比喻为文字的间架结构,这些形象直观的比喻提高了同学们对书法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了大家写好规范字的信心。

五年级3位擅长书法的同学姜超、韩士尧、贾秉翰现场书写软笔书法,崔浩然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同学们表示:“非常感谢崔老师的点评,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书法,争取更大的进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力点。崔浩然认为,书法教学集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情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要通过不断加强书法教育,将中国人的外柔内刚、张弛法度、和谐共生、进退有据等生存智慧潜移默化地赋能给学生,助力孩子们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活得有灵魂、活得有定力、活得有格局!

文艺汇演进社区

赛罕区金桥小学二年级少先队员日前走进天野佳园社区,开展了“小小石榴籽 殷殷中华情”文艺汇演进社区活动。

少先队员们为天野社区的居民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诗朗诵、舞蹈、小提琴演奏……每一个节目都抒发着孩子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台下的小区居民则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金桥小学的学生在社区演出

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人人争当石榴籽,籽籽同心共繁荣。通过本次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深深扎根于文化的土壤,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石榴籽精神,积极引导大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花开向未来,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要谨遵教诲——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筑梦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