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犹如走进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白墙红瓦的民房整齐划一,干净平坦的乡间小路纵横交错,绿树掩映的农家院落整洁怡人,孩子在门前打闹,老人坐在树下笑,伴着暖风,幸福感拂面而来……
河南村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东30公里、榆林镇政府南2.5公里,东邻陶卜齐村,西邻口可板村,北邻潮岱村,南有正南山。傍河而居,浇灌方便,土地肥沃,以农业为主。
“过去,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村民之间的矛盾经常发生……”说起过去村里的状况,河南村村民赵计娥直摇头。
为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河南村两委会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整洁美丽的人居环境。2016年为全村常住村民家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电站,村内卫生清洁、垃圾转运等工作统一管理,还在村内道路两旁种植四季玫瑰1万株,美化了周边环境。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本着自愿的原则,采取分户建设的方式进行农户“厕所革命”,对河南村进行卫生间改造,截至目前,具备改造条件的已全部改造完毕,实现“村容更整洁、家庭更卫生、生活更幸福”的目标。
不仅如此,为了组织引领河南村经济发展,两委会成员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村民进行田间管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从2017年开始,河南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立足村情制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首府地区大蒜种植村。2018年大蒜种植面积达400亩,仅此一项每亩的收入可达2000多元。在此基础上,2018年在村南种植了300亩油菜花形成观赏区,吸引市民来村休闲观光,购买新鲜的大蒜、小米、绿豆等农副产品,感受不同于大棚采摘的田园风光。2019年,村党支部流转20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并成立农业生产机械化工作队伍,购买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资设备,在为流转回的土地服务外,还能以低于市场服务价格的标准为本村村民服务,降低村民的生产种植成本。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施行,从过去的花钱用电到现在的光伏发电设备;从过去泥泞不堪的土路到现在干净、整洁、美化的柏油路;从过去夏天蚊虫滋生、臭气弥漫的旱厕到现在干净卫生的水冲式马桶,河南村村民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陈规陋习不见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祥和、文明、知礼、明信、各业发达的蓬勃景象。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苏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