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红是赛罕区蓝丝带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理事长,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何红把救人于难、解人之困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长期线上线下为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捐款赠物献爱心。多年来,她组织参与了助残助学、建立公益书屋、义务献血、关爱老人、关注环保等众多公益项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个人志愿服务时长为8763小时,传递着公益正能量。
2018年,何红在创办爱心书屋时,为5家特殊儿童康复机构宣传并义卖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和画作。一方面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关心、关爱这些儿童,另一方面让孩子们通过手工制作获得认可和尊重。有人问她:家里有这样的孩子?她说没有。那你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她回答:我是共产党员,也是退役军人,我愿意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温暖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2018年至今,何红每周都会带领专业的美术志愿者为呼和浩特市7个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提供一次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项目叫星星与绘画。2020年1月18日,他们在呼和浩特民族美术馆为孩子们举办了一次画展,展出300余幅作品。2020年她专门为心智青年量身定做了“我是小小厨师长”项目,每周二、四在三顺店社区教两个康复机构的孩子们做餐饮,教他们掌握一些职业技能,目前已经开展了41次。
2019年8月,何红将以前创办的爱心书屋“小小书屋”正式更名为“七色阳光公益书屋”,截至目前,共建立了14个公益书屋。“七色阳光公益书屋”这个平台不但吸引了本地的公益人士,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有汕头的、上海的、北京的捐赠,更争取到了清华大学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不管孩子们学习怎么样,我都会帮助他们,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他们快乐成长。”何红没有想到,自己付出的一点点关爱,竟成了孩子们前行的温暖动力,同时还带动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参与。
2020年2月,何红先后两次为清水河百川公益赠送手套2000只、口罩110个和消毒纸巾等物资,为武川大爱无疆公益、武川博爱公益分别捐手套各500只,为新春社区赠送400只手套和消毒纸巾等物资,为塔布板社区赠送200只手套。并向内蒙古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为疫情捐款,向三顺店社区交特殊党费,累计人民币3000元。2020年7月1日,何红夫妻俩给英澜天使康复中心赠送价值千元的防疫物资。2021年河南水灾,她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2612.03元。2021年10月25日,何红在回民区赛马场北路社区广龙苑小区核酸检测点报到,同时带去医用专用手套300双、N95口罩一盒和防护品合计1500元。27日,她花2800元采购了500双医用专用手套、200只N95口罩,送到呼和浩特蓝天救援队,为驰援额济纳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之后,何红又全程参加了全市重点区域第二轮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用心用情助力疫情防控。
建立儿童中心服务站、老人陪伴服务站、志愿者之家“三位一体”志愿服务基地是何红多年志愿服务积累沉淀的经验,在市文明办、市妇联、三顺店社区党总支、三角线社区党委关怀下,志愿服务基地已初具规模,何红带领志愿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46102小时。2020年,何红荣登“中国好人榜”,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呼和浩特市巾帼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2021年,她被选树为第十届呼和浩特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在志愿服务中,何红特别注重志愿者的自我提升,聘请知名专家给志愿者做专题讲座数场,为打造志愿服务系统化、专业化、多元化做出了积极努力。2021年初联合三顺店社区党总支,组织90人赴内蒙古展览馆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档案文献展”;联合三角线社区党委,组织300余人在内蒙古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邀请革命烈士多松年的长孙为大家讲革命故事。
“我要继续用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唤醒更多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心,使其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让爱手手相传,温暖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何红说。
(记者 吕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