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健全组织体系织成“一张网”
筑牢网格治理坚实堡垒

延伸组织触角,把党组织建在“神经末梢”。赛罕区按照边界清晰、规模适度、无缝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每300-500户划分一个网格,将社区划分为1122个网格,每个网格均建立网格党组织,通过网格党组织把网格内的物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公安、综合执法等资源统筹起来,全面实现党建引领、一网统筹。
健全组织架构,把党员聚在“责任田”。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长,统筹管理社区居民党员、机关“双报到”党员,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履职践诺、党员责任区认领等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网格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访民情在网格、听民意在网格、解民忧在网格,进一步增强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身份意识。
构筑协调机制,把责任落在“微循环”。依托“党群连心桥”系统,把发现问题的“话筒”交给群众,让百姓的急难愁盼事,都能在此随拍随发,建立起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网格党建联席会制度,分析研究社区建设和群众需求,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工作机制。
02
整合精锐力量组建“两支队伍”
培育网格治理中坚力量

壮大网格员队伍,形成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从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中考录645名思想觉悟高、品行端正、关心社区发展、群众认可的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网格员队伍,切实做到“职业化”、“专业化”,确保将精力全部投入工作,有效提升服务群众质量。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主动发现问题,衔接网格内的人、地、事、物、情,做好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整合网格内“两代表一委员”、热心居民、党建联合体成员单位党员等各方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引导志愿者运用专业技能拓展志愿服务内涵,开展扶贫助困、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治理、法律援助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注重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将有能力、有热情、有信仰的志愿者发展为党员,不断壮大党员志愿者队伍。
03
聚焦治理需求形成“三项清单”
推进网格治理协同高效

建立“资源清单”,基层治理“有米下锅”。各网格党组织积极对接网格内驻区单位,列出可提供的公共服务资源清单,并细化为职能部门资源清单、志愿团队资源清单和低偿资源清单,分别提供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有偿低价服务,确保有足够资源满足群众需求。目前,已收集社区服务资源413条。
建立“需求清单”,基层治理“有的放矢”。网格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开展“三访三问”,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同时,社区通过网络征询及召开网格议事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至今,梳理汇总形成居民“需求清单”430余条,并将“需求清单”变成“行动清单”,逐一进行供需匹配,精准服务群众。
建立“项目清单”,基层治理“有序有效”。网格党组织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供暖管网改造、停车场划定等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的网格问题,形成惠民“项目清单”,通报各主管部门协调解决,并将工作进度及时通过网格进行公布,确保“项目清单”稳步推进,落实到位。
04
着眼民生热点推进“四治融合”
实现网格治理细致入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