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马上”开赛谱写民族团结新华章

草原上有这样一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白岔的铁蹄马。”盛夏的塞外青城呼和浩特水草正茂,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在这里盛大开幕……

呼和浩特各族群众在马上项目开赛仪式上表演传统舞蹈《吉祥安代》。

万马奔腾奏响民族盛会新序曲

7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开赛仪式正式开始,国旗及会旗队、哈达迎宾方队、裁判员方队和身着民族服装的运动员方队依次通过主席台。入场仪式完毕,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爱我中华》的优美乐声中,运动会会旗徐徐升起。

参加马上项目的运动员入场。

马上项目首场民族赛马比赛。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国家最高水平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每四年举办一届,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为主办单位。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9月8日到16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马上项目分赛场设在呼和浩特市,于7月12日到17日进行比赛。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有来自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西、新疆建设兵团、河南共9支代表队参赛,并有马术和骆驼表演4支代表队,共有马316匹、驼13峰,参与竞赛人员305人、辅助人员126人,将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主会场的来宾约280人,媒体记者204人,各类工作人员上千名,参会总人数近2000人左右,是近几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比赛。

呼和浩特马上项目分赛场筹备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携手奋进新时代”的主题,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有序的竞赛组织,将分赛场比赛办得节俭、隆重、公平、公正,办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和独具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赛事盛会。

承担马上项目分赛场工作以来,呼和浩特市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了马上项目分赛场工作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筹委会主任,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并加快推进。二是积极筹备开赛仪式。马上项目分赛场开赛仪式既紧扣“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主题,突出马上项目比赛和马文化的展示,也将彰显草原文化、蒙古民族的特色。开赛仪式前后有热场表演和文艺表演活动,开赛仪式结束后即开始正式比赛。三是加快竞赛筹备工作。按照全国民族运动会组委会要求,对马上项目分赛场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场地内马闸、马厩、赛道、护栏等进行了升级改造。5月开始选调并培训裁判员和工作人员,完成报名统计和竞赛抽签分组,并做好场地测试等工作。制定了场地应急预案,合理规划场地,确保竞赛项目顺利开展。四是统筹做好接待安排。接待工作遵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办会宗旨和接待方式程序,由市属部门“一对一”接待服务各地代表队,对参会的相关人员分类安排包住酒店,用餐安排菜品丰富的普通和清真自助餐。参会各类人员的出行由筹委会接待组统筹集中或专车接送。五是切实做好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筹委会成立了安全保障组,由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对赛事的安全保障、交通疏导、食品安全等,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各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对于分赛场马厩的防疫消毒、比赛场地的供水、供电、气象服务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都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市政府也责成专人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呼和浩特作为本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的承办方,全力当好东道主,履行承诺、不负众望,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工作、一流的服务,把本届运动会马上项目比赛办成一场推进民族团结、展示民族风采、弘扬民族精神的体育盛会。全体运动员在美丽的青城大地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展现风采、收获友谊。所有来宾走进呼和浩特,骑着马儿游草原,听着牧歌赏风景,美丽的呼和浩特、壮美内蒙古成为他们心中一段美好回忆。

(记者郑学良 图片均由马建华提供)

呼和浩特:守望相助 民族团结花开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