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一线|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记玉泉区小黑河镇乌兰巴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倪海龙

谈及自己的工作,玉泉区小黑河镇乌兰巴图村驻村第一书记倪海龙满怀信心地说,“脱贫只是新的起点,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才是乌兰巴图村的发展目标。”

倪海龙2019年2月被选派到小黑河镇乌兰巴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倪海龙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责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工作中。在他驻村的一年半时间里,村里的变化让群众拍手称赞。用乌兰巴图村村民的话来讲:“是第一书记倪书记给我们村带来了新变化、新气象!”

倪海龙非常重视党员教育工作。针对村里党员年龄整体偏大,学习能力差、积极性不高等现状,倪海龙充分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和“两委”会,与“两委”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开展交心谈话,强调学习教育对党员发展的重要作用,使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消除分歧,积极营造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氛围。并依托“三会一课”,组织开展集体学习,传达学习党和政府的相关普惠政策,极大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认识。此外,对部分党员因事因病不能及时参加学习的,倪海龙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发布学习内容;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也建立起上门送学机制,通过“送学到家”及时传达党的新精神、新政策。

倪海龙刚任乌兰巴图村驻村第一书记时,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196人,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为了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倪海龙从走访群众开始,了解村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情况及村集体经济情况等,以指导外出务工、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扶贫产业、增加公益性岗位、落实教育医疗保障政策为重点,对贫困农户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收入稳定增加,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住院治病等后顾之忧。目前,乌兰巴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稳定脱贫,现有脱贫享受政策户4户7人。

针对乌兰巴图村实际情况,通过宣传和动态管理等方式,设计并定制了精准扶贫宣传展板和条幅,不间断不定期通过大喇叭播放脱贫政策,宣传脱贫攻坚相关知识。同时,实行“一户一策”,及时对接上级帮扶单位、区发改委和社会爱心企业,不定期为脱贫享受政策户送去药物和米面油等生活常备物资,防止他们返贫。

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倪海龙组织村“两委”成员“开门纳谏”。就村民反映冬季如厕困难的实际问题,倪海龙主动对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支持,为乌兰巴图村新建青城驿站水冲厕所2处、旱厕改水冲厕所1个,解决了村民冬季如厕难题。在“三联三帮三促”活动中,倪海龙结合村民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积极组织帮扶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解决村民出行难题,在多方努力下,乌兰巴图村公交线路于2020年1月20日顺利通行。此外,倪海龙协调各部门,解决保障了村民饮用水、灌溉用水供应问题;对接乌兰巴图村蔬菜种植基地蘑菇基地负责人,向外推送本村农闲劳动力,帮助脱贫享受政策户就地就近务工。目前,在蘑菇采摘季节每天前往采摘蘑菇的务工人员有20多人,日工资120多元。

如今,漫步在小黑河镇乌兰巴图村,展现在眼前的是宽广、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道路两旁树木林立,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耸立在村大街小巷,村村通、组组通公路连接着每个农家院落,一幅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卷映入眼帘。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而且贫困户的精神状态也转变了很多,内生动力在逐步提振。

“下一步,在村‘两委’的协助下,将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慢慢接收蔬菜基地其他大棚,通过出租或自主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引进新的种植项目,转变种植模式,促成土地流转工作;利用‘三联三帮三促’各级帮扶单位这一桥梁,促成我村公交线路的开通,为今后草莓瓜果蔬菜的采摘铺路……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乌兰巴图村会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对乌兰巴图村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倪海龙还有许多新思考、新规划。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阿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