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书记抓扶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种植产业有声有色 ——记武川县哈拉合少乡党委书记张文铎

哈拉合少乡地处阴山北麓腹地(大青山),位于武川县西南,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发展后劲很不足。“如何带领全乡脱贫攻坚”成为乡党委书记张文铎的首要任务。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张文铎认真梳理致贫原因和制约哈拉合少乡产业发展的原因,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哈拉合少乡实际的扶贫攻坚之路。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张文铎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攻坚克难,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哈拉合少乡辖1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125户、15768人中,贫困人口占总人口8.76%,是全县脱贫任务最重的乡。自张文铎任党委书记以来,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基层党建重要内容,全力推进“党建+脱贫攻坚”模式,明确挂图作战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责任人,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将党建工作落在推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上,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发挥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作用,激发利用自身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在全乡营造上下团结一致、干群共促脱贫的氛围。

在全县率先推行生产奖补、“红黑榜”评选奖励、“爱心超市”积分兑换管理和推进乡风文明等工作方法,通过物质奖补和精神激励并举的方式,切实推进“志智双扶”,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张文铎对哈拉合少乡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逐人进行致贫原因的分析,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每户落实一项产业帮扶措施。哈拉合少乡所处纬度和光照特别适合燕麦生长,燕麦品质优异。为做大做强燕麦产业,张文铎与县内龙头企业内蒙古有机联创公司、燕谷坊公司取得联系,将燕麦基地引进哈拉合少乡,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生产的燕麦,让贫困户多了一个来钱的渠道。

此外,哈拉合少乡生态良好,土壤条件优良,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他带领党委班子考察学习后,深入推进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重点扶持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引导药材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扩大种植规模。鼓励农户种植药材的同时流转土地,目前共流转土地1200亩,黄芪种植面积从之前的几百亩扩展到4000多亩。农户除自主种植药材的收入外,实现了流转土地挣租金,每年稳定增收2000元。

为改变村民的传统养殖观念,张文铎带领班子成员整合扶贫资金购买肉羊,以“飞地模式”托管到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按托管资产所值资金的8%返还村集体,让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的基础上,从2017年,张文铎带领各村党支部将哈拉合少乡扶贫资金注入县内国企蒙禾源菌业,每年村集体收益6.5%的资金,以奖补生产形式收益,全乡697户、1208人平均每人年增收300到500元。2019年,哈拉合少乡党委将上级投入的资金279.4万元,注入县内龙头企业燕谷坊公司,购买燕麦加工生产流水线,将购入的设备出租给燕谷坊公司经营使用,形成村企共建扶贫车间的模式,公司每年按不低于6.5%的比例向村委会返还租金,租金用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及贫困户生产奖补。

整合资金300万元,建设大型马铃薯储窖,建成后出租经营,村集体保留固定资产,租金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为贫困户发放生产奖补,实现资产收益和农户增收双赢。与此同时,利用专项扶贫资金63万元建设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基地内建高标准钢结构中棚30座,实现种植冷凉蔬菜与常规蔬菜错峰上市,收益明显,项目覆盖贫困人口150人,人均年收入增收270元,保证扶贫资金长久稳定收益。

如今的哈拉合少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脱贫示范村建设有声有色,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光伏电站、冷凉蔬菜基地等新型产业有了新突破,群众收入明显提高,随处可见扶贫新成果。

(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杨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