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到2020年底,包括我市在内的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分类意义非凡,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及民众生活体验的重视程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并写入十九大报告。从2018年开始,我市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为此,我市专门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工作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随着我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当下垃圾分类正在成为首府群众生活的新时尚,不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正在逐步养成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好政策要取得好效果,就要下大力气抓落实,把政策执行到位。垃圾分类要想取得成绩,真正达到效果,也必须如此。
执行到位就要坚持到底。行百里者半九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是打“运动战”,而是一场“持久战”。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社区和居民共同完成。尤其是要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增强垃圾分类意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因此,必须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过程艰难就放缓步伐甚至放弃推进,要把这项惠民利民的事情做好做实。
同时,对垃圾分类要完善“全链条”,即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兴建高标准垃圾处理厂,对不可利用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建筑材料等,让垃圾变废为宝。且将这一过程公之于众,让民众树立起垃圾分类光荣的理念。
此外,实施垃圾分类亟须改变以往养成的习惯,将粗放式处理变为细分式,各级各部门应从细微入手,抓难点抓重点,深入社区、居民点,点对点、人帮人予以示范引导,并通过广泛宣传,讲清利害关系,培养居民分类意识,同时采取奖罚并举措施,对垃圾分类者奖,对乱投垃圾者罚。
毋庸置疑的是,垃圾分类不是一场“运动”,而是志在长远的居民生活方式转变,更是高质量发展阶段走向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事件。说得再多不如动起来,政策再多不如执行到位。只要把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入脑入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