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这些病不可不防

炎热的夏天,游泳成为人们消暑的最好方式。但朋友们别忘记,在尽情享受水中欢乐的同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以免被泳池的细菌、真菌、病毒侵入,引发疾病。

泳池中的高发病

上高二的小齐,平时喜欢游泳,每次游泳都超过4个小时,但是最近胃却突然痛了起来。小齐很苦恼,游泳不是能锻炼身体吗?为什么却患了胃病呢?其实游泳方式不正确,是很容易患胃病的。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晓梅告诉记者,在低温的泳池里,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更新皮肤细胞,但也会刺激胃酸的分泌,导致胃黏膜破坏,从而使胃病发生,严重时还会引起胃痉挛。

此外,很多人在游泳后还会出现腹泻,除了受凉等原因外,也可能是池水进入口腔,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的。虽然现在游泳池里的水都消毒,但隐孢子虫是一种可以在适当的氯化水中存活7天以上的细菌,这是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更何况一些游泳者本身也可能携带病菌。

建议:尽量控制游泳时间,因为在水中活动时间过长,会使胃酸增多,从而使胃酸腐蚀胃黏膜。避免饭后游泳,以及游泳过程中吞水。

周末,刘女士和爱人经常去附近的健身会所游泳,可是最近两人的眼睛都不太舒服,甚至还出现了红肿。到医院后被告知,得了急性结膜炎,也就是我们口中的“红眼病”,很可能与游泳有关。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高春兰告诉记者,结膜炎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在泳池当中的,所以每年夏天都是结膜炎的高发期。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的传染性强,发病快。游泳池的水、沾到病毒的手、毛巾都可以成为传染红眼病的罪魁祸首。

发病患者开始时感到眼内痒、刺痛,有异物感,同时伴有畏光、流泪,分泌物呈水样或黏液状,之后会出现眼睑红肿,球结膜充血明显。部分病人在起病时,有头痛、发热、流涕、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建议:选择到卫生条件好、消毒措施完备的游泳场所游泳,游泳时和结束后不要随便用手揉眼睛。如戴隐形眼镜,游泳前应取出隐形眼镜,避免游泳水污染镜片,导致眼睛受感染。游完也可预防性应用一些眼药水,比如氯霉素或氧氟沙星眼液,儿童可用妥布霉素滴眼液。

各类皮肤病也是泳池高发传染病之一。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晓东告诉记者,由细菌感染的脓胞疮一旦破裂,细菌进入池水,健康的人接触到也可能“中招”。一些皮肤浅层的真菌,比如脚气、股癣、灰指甲都会通过拖鞋、毛巾等媒介蔓延,给皮肤健康带来隐患。

如果与他人共用游泳更衣箱,很容易造成间接传染引起传染性软疣、脓疱疮等。此外,夏天游泳池里的水含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浓度过高,对消毒剂过敏的人也容易皮肤过敏,出现潮红、荨麻疹等症状。同时,人身上如有皮肤破损,也同样不应游泳。因为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会使角质层软化,皮肤破损会加重,细菌容易入侵,从而诱发其它皮肤疾病。

建议:一定要选择正规、水质有保障的游泳池。很多泳池管理人员会在入口处标出当天的泳池环境、水温等信息。下水前,也可观察池水是否清澈,有无杂物,尽量避免游泳高峰期下水,防止人多加大感染的几率。

有人喜欢从游泳池边往水里蹦,不过医生提醒,这样的入水方式很容易因呛水诱发鼻窦炎。“如果呛入鼻窦的水质很糟糕,就很容易引起急性鼻窦炎。呛水入鼻内,也可能出现鼻塞、鼻痛、鼻流黏涕或头疼等现象。”

建议:为避免呛水入鼻,小朋友最好不要玩跳水。如果泳池人太多,觉得池水不够干净,或者感觉有强烈的漂白粉味道,最好不要下水。如池水已呛入鼻,不可用手捏紧两鼻孔使劲擤,而应指压单侧鼻孔逐一轻轻擤,或内吸后自口中吐出。

“孩子鼻咽管较平直,游泳池的水容易通过鼻咽部进入,并将细菌带入,从而诱发中耳炎。”此外,泳池中的水灌进外耳道后导致潮湿,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炎症。如果游泳后用棉签挖耳朵时动作不当,容易损伤外耳道,同样有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建议:游泳结束后,应尽快恢复耳道干燥,如有水进入外耳道,切勿用力掏耳朵,可用棉棒放在外耳道口将水吸出,或歪头将进水的耳朵向下,蹦跳几下,同时向外方向牵拉耳廓,让水流出并擦干。游泳后如出现耳痛、耳朵堵塞,听力下降甚至出现晕眩,应到医院就诊。

据《银川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