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新闻网4月30日讯 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刘军)昨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近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梳理出七类常见电信诈骗手段,提高公众防范意识,从源头避免财产损失,谨防上当受骗。
据了解,这七类常见电信诈骗手段为,仿冒身份欺诈、购物类欺诈、利诱类欺诈、虚构险情欺诈、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和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以及其他新型违法类欺诈。
据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市民如遇电信诈骗后,首先,应及时记下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号址、QQ或微信号、银行卡账号等主体信息,并记住犯罪分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的手段经过,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其次,如被骗钱款后能准确记住诈骗的银行卡账号,则可以通过拨打“95516”银联中心客服电话的人工服务台,查清该诈骗账号的开户银行和开户地点(可精确至地市级)。
第三,通过电话银行冻结止付:即拨打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冻结止付,时限为24小时。若被骗大额资金的话,在接报案件后的次日凌晨00∶00后再重复上述操作,则可以继续冻结止付24小时。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电话银行转账功能。例如:涉嫌诈骗的账号归属工商银行,则可以拨打“95588”工商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操作。
第四,通过网上银行冻结止付:即登录该诈骗账号归属银行的网址,进入“网上银行”界面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输错5次密码就能使该诈骗账号冻结止付,时限也为24小时。如需继续冻结止付,则可以在次日凌晨00∶00后重复上述操作。该操作仅限制嫌疑人的网上银行转账功能。例如:涉嫌诈骗的账号归属农业银行,则可以登录农业银行的网址进行操作。
此外,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还提示广大市民,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应牢记“四不”原则,即:不汇款、不轻信、不泄密、不链接。同时,要谨记“六个一律”和“十个凡是”。即:陌生号码让你转钱的电话,一律挂掉;陌生号码让你转钱的信息,一律删掉;陌生号码让你点击的链接,一律不点;陌生号码让你提供验证码,一律不说;陌生号码告知你中奖信息,一律不信;陌生号码告诉你熟人介绍,一律核实。以及,凡是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和转账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的、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叫你宾馆开房接受检查的、凡是叫你登录网站查看通缉令的、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