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关注过武汉。
年少时,武汉留给我的印象,最初就是书本上的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再长大些,对武汉的印象就是香醇、饱满圆润、晶莹剔透的武汉大米,那是七十年代,父亲从武汉出差回来,肩扛手提回来的大米。那时候,北方人的主食多以面食为主,鲜见大米。即便有,也是定量供应。我们兄妹三人,偏又喜食大米。父亲的辛劳可以让我们美餐几顿。武汉大米的印象持续了很多年,期间或夹杂一些“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零星记忆。
一直到2018年的年初,才有机会到武汉参加培训,逗留了一周多时间。因为全天培训上课,只有一早一晚才有时间。早上尝尝武汉的地道小吃,晚上领略武汉的湖光夜景。
住宿的地方,距离培训地点比较近,步行大约十几分钟。条条小道通往培训地点。每天起个大早,我们会走不同的道路,从住宿的酒店前往培训地点。走在路上,总会找寻一家掩藏在街边的小店,点上一份热干面。瞧着小吃店的老板或者老板娘,一手笊篱,一手餐盒,一落一起之间,一份热热乎乎的热干面就做好了,拌上些辣椒油等辅料,一盒色泽黄而油润的小吃,就满足了一上午所需的能量。有时候也会再点一个炸面圈。炸面圈大约类似于我们常见的油饼,只是个头要略微小一些,厚度薄一些。间或也会品尝一下武汉的烧麦、汤包……即便是要个外卖,精致的包装盒上也会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半秋山带夕阳”的诗句。
晚上下课后,我们会盘算着时间,走马观花领略武汉城市夜景。翻看手机相册,楚河汉街、东湖、黄鹤楼,更加历历在目。“楚河汉街”夜色斑斓,人潮涌动,流连忘返。东湖边,我们五、六个人,扫码骑行,沿湖畅游。一天下课后,等我们打车赶到黄鹤楼,已经下班了,只能站在围墙外面的台阶上,仰望“天下江山第一楼”。说笑声中,摆好架势,努力让手机镜头当中留下“人楼合一”的饱满画面,宣告我们曾经来过。
转眼间,留下美好记忆的武汉,被疫情肆虐,而抗击疫情的战斗也已经打响。
站在窗前,悠忽间空气中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春天就要到了,一个战胜疫情而生机勃勃的武汉,将迎来多少人,像我们当初一样,惬意地在楚河汉街逛一逛,在东湖边上走一走,当然,更要走进黄鹤楼领略“天下绝景”的恢弘。
这些人当中,一定有我!
(文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