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人间!呼和浩特市民在疫情期间为医院捐赠物资

呼和浩特81岁老党员为医院捐2000只口罩:让医护人员安心救人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家住呼和浩特市的81岁老党员郭玉梅,用自己2019年仅剩存款1万元购买了2000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老人笑着说:“2019年收支平衡。”

老党员郭玉梅

郭玉梅老人于1972年入党,退休前曾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工作。2018年1月和7月,她先后因患癌症做了两次手术,至今腿脚行动不便,仍在服药缓解后遗症。最近一段时间,老人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公众号、朋友圈看疫情通报。

老人调侃道:“以前的任务是记着吃药,现在加了一项任务就是:关注疫情。”看完后,老人揪心医护人员短缺医用防护用品,她还叮嘱家人:“好好待在家吧,哪儿都别去了!”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的医生秦岭,平日里经常给老人看病。当看到秦岭医生在朋友圈发出求助信息:“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紧缺口罩”时,老人默默地记下,委托女儿找渠道买口罩。买好后,联系了秦岭医生,由女儿邢海燕送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这1万元钱,原来的作用是给孙子和外甥当大学补贴,今年,他们也都毕业了。老人说:“我现在也没有什么负担,给国家捐了多好啊!”而家里人也很支持郭玉梅老人的决定。

捐赠过程中,老人执意不以自己的名义捐,也拒绝联系其他公务人员。老人说“疫情期间,进来出去都要消毒的,我在家里找哪个同志也是麻烦人家,不要给组织找麻烦,就让闺女去送吧!”

2020年2月5日11时,邢海燕带着母亲的心意,将2000只口罩转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工会戈主席。

郭玉梅老人说:“这是应该做的事,工资是党和政府给的,平时都是党和政府照顾我,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出点微薄之力,能做点啥就做点啥,让医护人员有防护用具,救人也能更安心。”

在她的影响下,女儿邢海燕也向抗疫一线民警捐了口罩。邢海燕说:“这件事让我对母亲的敬佩之情从心底升起,她为家里所有人做了表率!”


给力!呼和浩特小伙从韩国购买价值万元护目镜捐赠附院


在全国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呼和浩特市小伙马潇利用私人关系疏通海外物流渠道,从韩国购买了100个进口医用护目镜,并于2月10日捐赠给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马潇在内蒙古银行工作,购买医用护目镜的事,他联系了韩国的朋友帮忙。“韩国的情况不像国内,购买护目镜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国际物流运送得非常慢,因此发货和运输成为最大的难题。为了尽快捐赠这批护目镜,我又联系了韩国有贸易物流背景的公司,再加上在韩国的朋友的大力的协助,让原本需要20天才能到达我市的护目镜仅用5天时间就邮寄到了。”马潇说。
据介绍,在韩国每个护目镜的售价约15000韩币,合人民币90多元,运费1300元,马潇合计花费了11300元。此外,他还购买了口罩等防护用品一同邮寄回国。他说:“我特别想多买些,可实际情况不允许,在国内护目镜比口罩更紧俏一些。
数量有限的口罩,马潇也选择了捐赠,只要在路上遇到守卫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交警还是社区工作人员,他都会拿出一个口罩送给他们。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和民族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应出一份力。我之前在韩国留过学,现在还有同学在那里,有同学在韩国医疗公司上班,有购买医用护目镜的渠道,所以就达成了这次捐赠护目镜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