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新城区盛世名筑小区的郑爱梅每天都会提着至少两个塑料袋出门,里面装的是家庭生活产生的垃圾。垃圾种类各有不同,可回收的塑料瓶、废纸,易腐的餐厨垃圾,过期的药品,她都完全区分开来。为了方便投放,她自己家里也多了好几个垃圾桶,洗菜做饭用一个、收拾家用一个。来到楼下,她走到垃圾分类投放点,分门别类地将手中的几个垃圾袋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箱。
郑爱梅说,经过有关部门多种形式宣传,居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详细了解,现在已经习惯性地给每一种垃圾进行分类。
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能够熟练分类,郑爱梅还发现了小区开展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另一个“功劳”。“进行垃圾分类后,我发现厨房的味道小了很多。以前都是把所有垃圾装在一起,盛夏的时候,三四个小时后进厨房就有一股味儿。现在只要产生厨余垃圾就专门装袋及时清理,如今家里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郑爱梅笑呵呵地说。
新城区垃圾分类办负责人张艳青介绍:“目前新城区104个小区中,投入了54个智能设备、 22个半智能设备。下一步我们将拓宽试点小区,让更多的居民加入其中。”
市民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第一步。下午时分,一辆垃圾清运车来到盛世名筑小区,垃圾分类分拣员经过称重,将最近两天小区居民投放的废旧纸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物统一装车,运送到新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
据新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局副局长樊庶介绍,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的日处理量是150吨,主要承担新城区开展垃圾分类的104个小区所有可回收物的二次分拣。“分拣时,我们可以在纸张类、金属类等几个区域同时进行分拣,像塑料类、废旧衣物类这些可回收物也可以进行二次终端的分解。”樊庶表示,今年将在50%的小区内开展垃圾分类, 2020年实现全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