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奋力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走进回民区通道街办事处友谊巷社区翔宇花园小区,呈现在眼前的是汉、回、蒙等各民族居民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说起每日都在上演的各民族邻里间温馨友好的画面,社区居民姜文颖不由得感慨万分:“我在这里住了六年了,社区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我们是守望相助的一家人。”

    自2014年9月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活动以来,回民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三个离不开”为主导思想,以改善少数民族民生为重点,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机制的建设与创新,立足于创建工作的长效性,强化领导责任、目标考核、物质保障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水平。从抓民族经济入手,多措并举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全区上下呈现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自2014年以来,回民区先后有多家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16年12月,回民区被评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如今,40余万回民区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最新篇章。

    办好实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改善民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首要任务。近几年来,回民区不断加大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的基本出行、村容村貌改善、安全饮水、供排水实施项目、村村通道路硬化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和建厕等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目前,回民区少数民族聚居村、聚居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文化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了应保尽保。回民区还通过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规划、企业落实的方式,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推动全区经济发展。

    传承创新,民族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标准化的塑胶操场、设施齐备的文体活动楼,还有随处可见的彰显民族文化的图案和文字……在回民区,每一所民族学校都是一个亮丽的景点。近年来,回民区逐年加大民族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提高民族教育水平和民族素质,不断加强民族学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出台扶持民族教育发展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同时,对升入高等院校的特困少数民族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研排查和走访慰问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困难群众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的问题,为特困少数民族群众落实最低生活保障。

    用好载体,将民族团结融入日常近几年来,回民区委、区政府在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体育活动、少数民族节假日、传统文化赛事等多种方式,推动群众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加强文化遗产及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坚持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打造区域性文化知名品牌。回民区还不断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入,从政策上、机制上引导和扶持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目前,全区共建成 6个文化站,28个文化活动室达到示范区建设标准。全区有各类群众健身活动站点100余个,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平台,打造了回民区文化品牌。

    通讯员 李珍

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