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清泉街里“荷花香”

QQ图片20190716074253

   周末,玉泉区兴隆巷街道办事处清泉街社区又热闹起来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如约和居民一起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居民张贵珍说:“社区不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经常和我们开展联谊活动,我们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就像看到家人一样。”

   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武荷香说,社区共有2800多户、9000多人,其中有蒙古族、回族、满族等9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共220多户、830多人。社区充分利用文化活动,把民族工作融入和谐社区创建中,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

   在清泉街社区,最有名气的就是民族特色模特队,这个队伍会定期在社区进行展演,集中展示和介绍民族服饰及相关民族的生活习俗,而在合唱队、老年秧歌队中也不乏蒙古族、满族、回族群众参与其中。

   如何搞好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武荷香开动大脑,借助各种节日,到社区群众家中入户走访,一边给大家带去互助单位、企业捐助的慰问品,一边和居民唠唠家常说说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武荷香说,社区里有很多热心的居民,无论遇到困难的居民是哪个民族的,只要大家知道了都会热心帮一把。“民族团结一家人,一家人就一家亲,大家都是和和睦睦的。”

   如今,清泉街社区组织开展的传统节日文艺演出、邻里节等活动,都已成为少数民族居民展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回族居民靳秀梅笑着说:“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增进了不同民族居民之间的了解,大家越来越熟络了。”

   除了文艺表演、入户走访,“爱心公益课堂”也是清泉街社区的亮点之一。在清泉街社区民和小区,有很多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平时只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这些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没有人辅导家庭作业,成了老人们的“心头病”。在玉泉区政府、兴隆巷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社区利用一间活动室成立“爱心公益课堂”,留守的孩子们放学后,每周一至周五到这里来学习,会有专门的教师辅导功课。“爱心公益课堂”设立后,老人们再也不用每天对着小孙子的课本发愁了。他们见到武荷香,总会高兴地拉着她的手表示感谢,“武书记,你们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今年,在清泉街社区的影响下,周围其他小区也相继设立了“爱心公益课堂”。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近几年,清泉街社区通过发动居民参与全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将禁止车辆乱停乱放、公共设施维护、树文明新风等居民身边事纳入社区公约,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相互监督。以社区工作人员、退休人员等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竭力做好婚姻家庭、居民之间、居民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在辖区内居民集中居住区,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协调解决居民间的矛盾。

   通过几年的努力,居民之间矛盾纠纷减少,信访事件减少,邻里团结和谐,广大居民对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信任度增加。“依法治社”工作健康发展,社区服务管理基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走进清泉街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宣传栏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字格外显眼,大厅内设有党群工作岗、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岗等多个为民服务岗,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服务热情而周到。

   社区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办事也方便快捷。除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外,清泉街社区还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和收集各民族干部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效保障社区内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真正让清泉街社区成为居住安全放心、生活方便称心、环境优美舒心、各民族团结安心的和谐社区。

   看到社区越来越团结,武荷香觉得她每天上班的动力也越来越足。武荷香说:“是民族团结之力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这朵‘荷花’将会继续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把民族团结工作做好,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阿柔娜)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