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几千年来,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在经历了众多曲折的、不断失败的抗争之后,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华民族复兴有了新希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初心和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正确解答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和同盟军等基本问题,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缔造了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新型人民军队,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彻底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中拯救出来,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首民歌叫《党的恩情》,歌中唱到:“松树枝叶茂密,是因太阳的温暖;我们获得幸福,是党的恩重如山。沉香挺拔青翠,是因和煦的阳光;人民得到幸福,是党恩深似海洋。丛林茂密成长,是因雨露琼浆;各民族获得幸福,是民族政策闪光。万花争妍斗芳,是因甘霖滋养;家乡无限美好,是因革命兴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大救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经过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52年,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又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就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新的伟大征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那时候,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1956年9月,党的八大胜利召开,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之中。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建成宝成铁路、大庆油田、武汉和南京的长江大桥、红旗渠等,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医学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197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延长。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否认,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甚至经历了严重曲折,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和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此后党中央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初步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世界把目光集中到了社会主义中国。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讲话,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次大会阐明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系统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提出“新三步走”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系统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正式确立。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十年间,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总量由世界第六位提升到第二位,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继往开来,立足世界大局,顺应时代大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等等。这些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为人类进步提供新经验、作出新贡献。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世界的目光日益聚焦中国。

    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特别是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蒙古族有句谚语:“壮丽的蓝图,要靠辛勒劳动,才能变现实;理想的树苗,要靠汗水浇灌,才能成林成材。”回顾过去,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陈建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152021408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