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清家庭:有一种爱叫做支持

    军嫂、警嫂这两个特殊的称谓里包含了太多的付出、奉献、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有着幸福、甜蜜、光荣与骄傲。

    黄艳清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一双可爱的儿女,爱人巴图是赛罕区公安分局大学西路派出所一名普通的基层治安民警。

    2000年,巴图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去了西藏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黄艳清在亲戚朋友的祝福声中披上了嫁衣,真正成为了一名军嫂。婚后不到一个月,黄艳清带着美好的憧憬跟着爱人来到了青藏高原,可到了驻地才知道什么叫做艰苦。他们去的是雪域边防第一哨兰巴拉边防工作站,海拔5326米,执勤点的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是生命的禁区,全年300多天是冬季,常年下雪,当地流传着“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的民谣。这里没水没电没有火炉,她和丈夫一起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寒、缺氧、寂寞,守卫着雪域边陲。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她和爱人一守就是三年。

    2005年,怀有身孕的黄艳清回到了呼市,从此夫妻二人分居两地。2006年4月,黄艳清的女儿早产出生了,体重四斤多,一出生就被抱到了新生儿科住进了保温箱。因为丈夫在部队有特殊勤务不能回来,看到同病室的妈妈们都有丈夫无微不至地嘘寒问暖,她忍不住心酸地用被子蒙住头偷偷地流泪。但等丈夫打来电话问候时,黄艳清立刻换上笑脸安慰他,“没事的,我们的宝宝一切都好,医院里有爸妈一切都没问题”。身为军嫂,黄艳清清楚地知道,丈夫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丈夫,他先要尽忠,才能尽责。援藏期间,巴图荣获两次三等功和多项荣誉嘉奖。

    2011年,巴图转业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安分局大学西路派出所成为了一名基层治安民警。一家人终于团聚了,黄艳清的身份也从一名军嫂成了警嫂。军人辛苦,警察也不轻松。当军嫂的时候,家中里里外外基本都是黄艳清管,本来以为爱人转业后在家的时间可以多一点,可是依旧看不到人。基层警察的工作是忙碌的,巴图无论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手机一响,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工作绝不能耽搁。2016年,巴图在执行任务中不慎摔伤,腰椎横突多处骨折被送往医院治疗,在家休养了半年多。这半年,黄艳清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地照顾爱人,每天帮爱人翻身、擦洗、按摩。伤好后,巴图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黄艳清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也正是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巴图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无愧于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前不久,黄艳清家庭获评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梁婧姝)

扫描二维码